淮海发展网-淮海经济区门户网站

让更多“千里马”在西楚大地涌现出来、集聚起来、奔腾开来

营商环境 2022-03-04 12:32宿迁市人民政府网影响

编者按 面对“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面对“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任务,宿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期待人才。前不久,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全力开创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部署。如何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在西楚大地涌现出来、集聚起来、奔腾开来?宿迁日报今天刊发各县(区)、市各功能区主要领导署名文章,交流各地在学习贯彻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深化产才融合 为高质量拓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李朝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全力开创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人才保证。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苏宿工业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深化产才融合发展,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为园区高质量拓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注重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明确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配合做好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议事日程,与干部工作有机结合,定期召开人才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精心组织、上门引才,抓住高校毕业生招聘最佳时机,组建人才招引小分队,深入省内外高校,开展专场宣讲会,推介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就业发展。

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园区产业发展集群,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成立苏宿工业园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以满足园区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业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力争全年招引知名人才服务、培训等机构20家,推荐保障企业用工4万人,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开展各类培训3000人次,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学术交流,致力打造招引、培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人才服务品牌,推动各类人才集聚园区。

创建人才培育新模式。深入推进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加快青年公寓建设,吸引更多人才选择园区、留在园区。营造尊重人才氛围,从政治上关心激励,在工作上压担培养,给干事创业提供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人才参与到园区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充分展示才华,为园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建立科学选调、动态考核和规范运用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力度,了解人才心理需求、发展需求,有意识地培养人才岗位情怀、单位情怀、园区情怀,更好地发挥人才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把园区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聚集高地。

聚焦产才融合 坚持引育并重 加快建设一支工业经济高素质人才大军

副市长、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张辉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对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遵循。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好“需求”与“使用”、“外引”与“内培”、“待遇”与“环境”、“政府”与“市场”四个关系,加快建设一支工业经济高素质人才大军。

一、把人才工作放在最优先位置,优先谋划,优先推进,优先保障。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将进一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切实增强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人才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发展大事抓实抓好。敢立敢破、破立并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适应宿迁经开区现实和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引人用人机制。强化领导干部带头推进人才工作,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大力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重点项目,落实好区领导班子成员与重点人才挂钩联系制度,确保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二、把引才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全员参与,全面出击,力求实效。当前,宿迁经开区人才工作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加快扩大人才总量、不断提升人才层次。我们将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汇聚人才,拓宽视野、创新方式、主动出击。接连不断“走出去、请进来”,按照“缺什么人、招什么人”基本思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引才活动。持之以恒“谋联动、促合作”,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基础和相关人才宣传带动作用,推进校地、校企精准对接、有效合作。充分发挥“三招三引”考核“指挥棒”作用,重点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考核,力争在国家级顶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有新突破。

三、把人才培育与产业培育紧密结合,筑牢基础,提升层次,加快升级。产业是生命线,人才是硬支撑。我们将坚持以“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在“融”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人才双向赋能、交融共进。根据不同领域人才队伍特点,分层分级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好人才承载平台,落实人才培养举措。调动企业积极性,利用企业与高校院所已经建立的合作优势,加快建设、壮大企业研发机构。大力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行动”、拔尖人才“蝶变行动”,涵养人才源头活水,完善人才培养链条。扎实推进重点人才工程,紧盯省“双创”、抓牢市“双千”,多方联动,合力攻坚,力争引进培育更多的国家级人才、省“双创”人才、市“领军”人才。

四、把人才生态作为最重要的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创新服务、凝聚人心。良好的环境是汇集人才的“聚宝盆”、拴心留人的“强磁场”。我们将着力打造优质的政策环境、贴心的服务环境、重才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抓好政策的落实与创新,修订完善人才政策,重点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赋能成长等支持力度。抓好“才无忧”人才服务工程,大力提升人才服务标准化、便捷性、精准化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安心创业、舒心工作。抓好优秀人才宣传,选树一批人才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珍惜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各路英才在宿迁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大有作为,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造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全力争当苏北跨越发展排头兵

沭阳县委书记 彭伟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全市人才发展挑战与机遇,擘画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蓝图,指明了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沭阳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人才引领发展这个战略定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产业发展、人才集聚高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沭阳力量。

聚焦产业引人才,推进产才深度融合。产业基础是人才发展的支撑。我们将矢志工业突破,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良好局面。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整合人才科技资源,统筹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三年行动,用好人才“十四条”,打造区域政策“高地”,给予人才创新创业就业更大支持。二是推进“双招双引”。高频次举办人才、项目、技术“三对接”活动,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同步谋划、同步安排、同步推进,持续举办“才聚沭水·圆梦花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精准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及项目,推进产业延链、扩链、强链。三是落实“书记项目”。坚持“既求所有、也求所用”,鼓励支持企业在人才科技资源集中的城市建立离岸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层次研发人才,探索人才在发达地区招引、项目在离岸机构孵化、成果在县内落地的引才新路径。

搭建平台聚人才,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人才的厚度决定产业的高度。我们将依托“3+3+X”制造业产业体系,推进高能级载体平台建设,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一是升级产业承载平台。围绕“一区多园”发展规划,完善“234”园区建设体系,大力招引新兴产业,赋能产业升级,着力构建“百亿级航母引领、十亿级龙头跟进、亿元企业支撑”产业格局,不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人才承载能力。二是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依托武汉纺织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纺织行业人才科技资源,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成长为苏北首个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上深入合作,每年建设“两站三中心”30个以上,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三是建强人才培育平台。实施“沭水优才”计划,真金白银资助人才项目,创造条件推荐申报国家、省、市人才工程。按照“科技+人才+产业+生活”模式,持续推进科技综合体建设,加快人才集聚,加速项目孵化。精心组织人才培训,聚焦学历提升、技能升级,开展各类人才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精准服务留人才,完善人才发展生态。吸引集聚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我们将更加注重提供精细化服务,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持续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活动,引导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砥砺报国之志。二是落实精细化服务。开展“百名专家沭阳行”“企业服务周”“人才宣传月”等活动,对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服务,满足企业差异化的人才科技需求。整合集成政务、公共服务政策,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深入挖掘全县人才工作的经验亮点,选树一批人才典型、宣传一批先进事迹,推广一批经验做法。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扶持培育力度,让人才“名利双收”,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为建设“千里运河最美县”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泗阳县委书记 马伟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了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发出了“全面开启人才强市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踏上新征程,泗阳县将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理念,统筹抓好“人才强县”总体布局、总体谋划、总体推进,深入开展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全力推动人才效能转化,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泗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加快建设“千里运河最美县”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加快集聚“最强动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产业支撑,更离不开优质人才支持。我们将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更大力度做好“产才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切实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翼、集聚动能。加快集聚创新型人才,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发展,积极招引一批省“双创”人才。精准招引紧缺型人才,立足“2+3”主导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人才联络专员”制度,深耕东北、西北、西南等省外重点区域,大力推广“人才新政30条”,不断提升紧缺急需人才招引成效。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优行动,强化校企双轨培养,提高产教融合精准度,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毕业即就业”。

强化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激活“一池春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将紧扣乡村特点,适应乡村需求,全面加强乡村人才工作的探索和推进,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人才保障。推进优秀人才返乡兴业,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构建良好乡村创业环境,创建回流机会和发展平台,让更多有志向、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兴业。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培育,积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和“新农人”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全链条培训,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乡村产业人才、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和特色乡土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服务乡村机制,大力实施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制度,健全市场导向、政策引领、主体自主选择、要素充分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更多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发展。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倾力打造“人才美地”。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涵养“近悦远来”软环境,是集聚人才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我们将持续实施“泗水英才”计划,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人才,以“真情厚意”的服务留住人才,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人才摇篮”。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精准提供“贴身管家”式全链条优质服务,加快形成“奖励资助+基金扶持+担保贷款”的多层次扶持体系。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人才住房、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服务政策,让人才心无旁骛、轻装上阵、潜心工作。积极营造尊贤重才的社会环境,完善人才表彰激励制度,大力宣传人才先进典型,让人才有地位、受尊崇、得褒扬,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涵养人才生态 激发人才活力 全力建设最富活力改革试验区

泗洪县委书记 杨云峰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适应宿迁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人才队伍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给出了精准指导。泗洪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抓好引进、培育、使用各环节,努力为建设“最富活力改革试验区”提供强劲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一是聚焦“引得来”,奏响人才招引最强音。坚持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县委书记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全力提升人才工作质效。加强资源整合,发挥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作用,加快“三招三引”平台建设,做好合作高校院所分布图、产业人才数据库等“两图三库”编制工作,精准对接高校院所、高校专家等人才资源。强化机制建设,坚持以赛引才、以赛聚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高水平举办“大湖英才”杯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建立健全“人才项目专员”工作机制,力争3年内落地3个顶级人才、孵化10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抓住重点领域,深化实施“五联五强”人才行动,聚焦产业、电商、乡土、教育、卫生等五大领域持续用力,确保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不少于3000人,博士、硕士等“名校优生”不少于400人,高学历卫生人才不少于100人。紧盯关键人才,围绕国家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333工程”等关键项目,积极对接人才、争取人才,确保年内获批省级以上人才30人。

二是聚焦“用得好”,构建人尽其才好平台。在年初的县委全会上,我县明确了“两增三创”工作思路,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成长机遇。全面建强创业载体,紧扣全县15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快科技人才创业园建设,推动电子信息、缤纷泗洪、圳洪光学等科技综合体实体化运行,对入孵企业、加速器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研发办公用房和企业生产厂房,努力为创业期企业提供空间载体和专业孵化扶持,确保年内建成技术转移中心等科创平台2个。全面强化金融支持,探索高层次人才创业“奖投贷”,引导金融机构、风投机构等加大对初创型、成长型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高层次创业人才来洪创业最高提供3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800万元股权投资和配套投贷产品。全面拓宽培育范围,持续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大赛、乡土人才技艺大赛、名师名医练兵比武等活动,鼓励支持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等八类重点主体创办企业、发展产业,确保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1.6万户以上、私营企业3000户以上,推动更多“千里马”在创新创业赛场上奔腾。

三是聚焦“留得住”,叫响创赢泗洪强品牌。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原则,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最富活力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建设全县统一的人才基础数据库和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系统完善“大湖英才集聚计划”升级版人才政策体系,全面加大人才奖补力度,推动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聚力建设动能强劲的“活力泗洪”、产业兴旺的“实力泗洪”、生态宜居的“美丽泗洪”、温润至诚的“文明泗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80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提高“医教水住行”等基础配套水平,全力以赴为人才提供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健康体检等方面优质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努力把泗洪打造成为人才汇聚的“黄金台”。

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勇当人才强市建设先行军

宿豫区委书记 殷其国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新征程,对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宿豫区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扎实推进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全力开创宿豫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区落实“两高一先”战略、加快现代化建设跨越赶超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引育并重,加快构建产业人才新矩阵。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我们将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紧扣全市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以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围绕“3+3+X”产业体系,加速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编制人才图谱,发布需求清单,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用好“双招双引”工作站,在招商中拓展招才渠道,在招才中挖掘招商信息,促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坚持以会为媒、以赛引才,高质量办好精英人才交流会、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系列活动,靶向引进重点产业链“高精尖缺”人才。运用“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带土移植”,“十四五”期间引进领军人才及团队100个以上。推进青年人才培养集聚计划,深化人才领域南北挂钩合作,挖掘科技镇长团后方高校院所资源,强化人才联合培养、接续培养和“订单式”培养,聚力打造宿豫工匠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十四五”期间新引进产业人才突破1.5万人。

二是坚持破立并举,着力打造人尽其才新格局。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将对标“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要求,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人才十条2.0版”为牵引,促进更多要素资源向重点产业领域集中、向紧缺急需人才倾斜,真正让顶尖人才享受顶级支持。完善“五联五强”各类人才培养管理路径,构建“一企一体系”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机制,用好教育、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切实把各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优秀人才及团队选出来、用起来。严格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优化人才工作领导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将人才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

三是坚持软硬并施,全面厚植竞争比较新优势。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我们将聚焦创新型示范县区建设,加快高新区核心区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宿迁高新区科创走廊,统筹各类平台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引育平台,加快实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以更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探索设立“豫见英才”高层次人才创业引导基金,满足人才企业初创期、瓶颈期、成长期不同发展需求。擦亮“豫见”人才服务品牌,建立健全人才沟通联系制度,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建设高端人才社区,妥善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创造待遇优厚、后顾无忧的宜居宜业环境,不断增强宿豫集聚人才的“虹吸力”。

推动人才强区建设 打造产才融合样本

宿城区委书记 陈伟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全面细致总结成绩,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谋划部署工作,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精准指引和根本遵循。宿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为统揽,扎实推进产才融合“三招三引”联动机制,健全“引育留用”全链条,奋力打造产才融合区域样本。

一、推进产才融合,深挖招才引智“蓄水池”。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坚持以产引才、以才兴产,让人才与产业在深度融合中互促并进。一是聚力实施“三招三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编制“3+4”产业体系紧缺急需目录,赴科教资源富集地区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同步推荐人才政策与招商环境,同时签约校地合作与招商引资项目,同期拜访高校院所与企业,举办“梧桐引凤”人才创业创新大赛,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二是突出领军人才引领。聚焦主导特色产业,梳理产业共性需求和“卡脖子”难题清单,靶向引进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顶级支持。以领军人才为切入口,挖掘人才科技资源,实现人才裂变效应。三是建强民生人才队伍。面向民生领域,精准引进名乡贤、名教师、名医生队伍,对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适度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制约。

二、突出事业育才,铺设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求之愈出,置之愈匮。坚持以用为本、量才使用,让人才与事业在相互成就中并肩前行。一是建强载体平台。推进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中建材玻纤新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筑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放大高能级载体平台“磁吸效应”。二是深耕人才工程。以省“双创”人才、市“双千”工程、区“梧桐引凤”“钟吾优才”等人才项目为抓手,优化人才政策投入成效,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推行“科学家+企业家”模式,扶持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充分挖掘人才效能。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抢抓“三对接”等市级平台契机,探索“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名校院所”模式,为企业与院校“牵线搭桥”,抓稳名校优生等“潜力股”,推进“订单式”人才培育,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展。

三、升级政策服务,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坚持用心用情、精心精细,让人才与环境在持续优化中协同发展。一是撬动政策杠杆,释放人才红利。凝聚发改、科技、工信、人社等部门合力,优化“宿城人才10条”,推行重点人才项目跟奖跟补机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围绕人才引进、项目落地、效益产出等环节,推行阶段性、差异化扶持政策。二是完善容错机制,营造爱才氛围。健全人才创新创业容错机制,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资金,鼓励初创企业引进人才、科技创新,激励种子企业啃“硬骨头”,给予人才创业创新“试错空间”,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力。三是优化服务供给,擦亮聚才品牌。建设激光产业科技综合体、西城大厦科技综合体等3个,形成“产业+人才+基金+项目+专业孵化器”创业生态。面向激光小镇投放人才公寓110套,为人才打造“10分钟生活工作圈”。优化人才关怀,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青年精英圆桌会、人才联谊会、疗养体检等活动,不断提升人才幸福指数。

为建设“滨湖生态新城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市湖滨新区党工委书记 张先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了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员令,省委、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湖滨新区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高颜值打造滨湖生态新城区”目标定位,构筑产才融合发展平台,集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湖滨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聚焦旅游度假区提升,培植人才向往的“乐土”。市湖滨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好地方。我们将围绕“全域旅游、全景湖滨”,全面加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持续放大品牌效应,以优美的环境、亮丽的风景集聚更多人气、才气。提升区域形象。围绕“干净有序,可爱湖滨”城市内涵,以“绣花”功夫全方位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积极塑造良好区域形象,提升吸引人才的软实力。完善功能配套。高标准实施上相湾万达文旅城、宿迁市民中心、京东健康等重点城市功能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打造旅游品牌。结合“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深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一批美食街区、夜游景点、节庆活动、网红打卡点,增强“沉浸式”体验,以美景、美食吸引更多人才相遇湖滨,从而落户湖滨、奋斗湖滨。

做强重点产业链条,厚植人才发展的“热土”。人才是发展的引擎,产业是人才创新发展的舞台。我们将突出产才相融相促,切实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良性循环。强化产业人才招引。紧扣膜材料、大数据、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的市级重点产业链条,以“产才融合”为工作主线,有计划、有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精准实施靶向引才育才,同时突破引才“地域限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的螺旋式上升。强化产业平台打造。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膜材料产业园、软件园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全国膜材料产业高地和省内一流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重点领域技术人才需求,加强与知名院校对接沟通,推动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完善线上、线下产业交流平台,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深化与宿迁学院合作,加快建设骆马湖科创产业园,打造博士工作站、大学生科创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双招双引”互联互动。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良性互动,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做出一个龙头企业、带出一个产业”目标,以产业链带动资金链、资金链撬动人才链、人才链联动技术链、技术链推动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才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力将市湖滨新区培育成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根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坚持人才所需、政府所应,我们将以更实举措完善服务体系,以最优质的保障加快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以宿迁市人才优惠政策为统领,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和帮办力度,研究制定深化产才融合集成政策,探索设立人才创投基金,用精准有效的政策,凝聚人才引领的最高共识,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强引擎。提高人才幸福指数。坚持需求导向,为各类人才制定“订单式”服务清单,积极打造“一条龙”贴心服务,切实解决好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调、住房保障等实际问题,确保广大人才在市湖滨新区创业顺心、居住舒心、生活畅心。营造良好人才氛围。强化人才人文关怀,加强优秀人才典型宣传,积极开展优秀创新人才、企业家标兵等评比表彰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尊才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人才“永远扎根湖滨”。

打造人才“四地” 助力酒都建设

市洋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洋河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 姜海青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为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明确了实现路径和工作方向。今后一个时期,市洋河新区将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积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不断延伸人才培养链条,为“中国酒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突出党建引领力,打造聚才的“洼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落细落实“书记项目”,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谋划大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力抓重点,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构建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深入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开展酿造(酒)产业创新赋能行动,推进“党建引领酿造(酒)行业发展”工程,充分发挥市洋河新区酿造(酒)产业党建联盟“大党建、大联盟、大融合”的优势,推动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培、成果共享,努力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破解影响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国酒都”注入党建新活力。

发挥产业吸引力,打造用才的“高地”。把人才用好用活,提高人才效能,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市洋河新区将紧紧围绕“中国酒都”核心区发展定位,以优质企业和项目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牢牢把握企业特别是酒类企业人才实际需求,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引进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精准对接,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落户洋河、建设洋河。坚持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吸引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良性循环。重点聚焦酿酒产业人才培育,开展特色酒企电商培训班、名酒基地考察学习、品酒师培训班、酒企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班、白酒技能大赛等活动,源源不断地为酿酒企业输送实用人才。

提升平台创造力,打造育才的“宝地”。平台是人才落地、成长、壮大的“助推器”,是引才、育才、用才的“梧桐树”。市洋河新区将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理念,结合发展定位和产业特点,充分发挥研究院科研成果资源与人才技术优势,探索团队引才、靶向引才等“引才借智”方式,推动柔性引才破题见效,构建起“研究院所+高端人才”的发展格局。依托省农科院宿迁研究院、宿迁酒都健康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科研人员。加快建设植物生理实验室、栽培实验室等14个功能实验室以及宿迁市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酒类生物酿造等6个研发平台,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支撑。

强化政策保障力,打造留才“福地”。既要“引凤来栖”,更要“引凤长栖”。市洋河新区将在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以真金白银、真招实举、真情实感为广大人才营造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环境。实施“酒都英才”计划,落实《宿迁市洋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设立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实施意见》,为人才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定期开展人才座谈会、表彰会,营造爱才敬才氛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事一议”定制化服务,让更多“千里马”在酒都竞相奔腾,为“中国酒都”建设增添发展能量。

淮海发展网 指导单位: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
淮海经济区联络处
学术支持:淮海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2022 淮海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663号-2

联系QQ: 2770023341 邮箱地址:cxzg88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