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发展网-淮海经济区门户网站

继续把徐州香包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文化旅游 2022-06-13 14:49徐州市人民政府网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6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端午节特别节目让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沸腾了起来,节目中,用了约5分钟时长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大家看后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香包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把非遗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我还得再加一把劲!”

王秀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就与香包结下不解之缘,小小香包不仅成就了她,也提升了马庄的知名度,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特别是近几年,马庄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注册商标、开发新款式,建起香包青创大院、香包文化大院等,大力发展香包特色文化产业。在王秀英的带领下,全村有数百位妇女从事香包产业,带动周边村妇女就业3000多人。2021年,马庄香包收入突破800万元,小小香包已成为村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在看完节目后,王秀英说:“看了那么多的非遗传承大师都那么积极地干,干得那么好,我还得再加一把劲,还得好好地干,一定把我们马庄村的村民、把儿孙们都领起来,热火朝天地干,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秀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虽已至耄耋之年,但她一直心心念念着设计一些香包新花样。一副老花镜、几轴彩丝线,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王秀英制作的香包,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连香包内的中药都是独特配方,多年来一直远近闻名。不少人慕名上门,希望学习制作香包增收致富。

只要有人愿意学,王秀英就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技术悉数相传。她说:“谁想学,我就教谁,只有让更多的人熟练掌握制作香包的技巧,才能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有了手艺,妇女们不再只是在家带孩子、看老人,而是有了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如今,马庄香包大院内的村民们靠着制作香包,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

在王秀英的影响下,2020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院的孙女孙歌尧,也跟着她学习香包制作。

“在《焦点访谈》节目中,看到这么多非遗传承人都在努力传承、创新、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我特别震撼。作为一个徐州香包的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徐州香包继续传承发展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我们的香包文化,这么优美的传统文化,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孙歌尧在看完节目后告诉记者。

做大香包品牌

传承好非遗文化

看完当晚的节目,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非常激动,他说:“这几年,我们马庄村的香包产业变化特别大,既帮助村民富了口袋,也留下文化之根和乡村的独特印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马庄香包,我倍感自豪,作为村里的一分子,希望能继续做大马庄香包品牌,完善香包产业链,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去年以来,马庄村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以“香包、文旅、农旅”产业为主,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村庄。马庄村明确香包的产业主导地位,推进香包产业专业化运营,不断提升香包款式和质量、拓宽香包销售渠道,面向徐州市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香包知名度显著提升,年产值约800万元。同时,进一步延伸香包产业链条,实现香包中草药本土种植,引进中国结绳编技术和香包辅料制作,香包产业形成闭环。

“《焦点访谈》节目的播出既是对我们的鼓舞,也是鞭策。接下来,我们计划让香包‘市场化、国潮化、商品化’,年内计划新开发品种100个。依托IP推广,通过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补齐线上销售短板,丰富线下销售模式,同时继续深入挖掘马庄村各类民俗文化特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传承。”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说。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五周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马庄村将拿出更实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集中精力发展一批项目,争取明年村综合旅游收入达到8000万元,集体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交出一份马庄的“时代答卷”。

淮海发展网 指导单位: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
淮海经济区联络处
学术支持:淮海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2022 淮海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663号-2

联系QQ: 2770023341 邮箱地址:cxzg88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