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发展网-淮海经济区门户网站

徐州汉墓离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 打造世界级汉

文化旅游 2020-09-03 21:13《徐州日报》吕奕达
徐州汉墓离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 
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
 

 

  狮子山汉墓青铜器出土现场。
 
  龟山汉墓。
 
  狮子山汉墓陶俑。
  北洞山汉墓陶俑。
  驮篮山楚王墓墓道。
  北洞山汉墓水井。

  ■编者按

  上周《汉风周刊》专题《砖石质文物保护 用科技为徐州汉代遗存续命》中提到,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徐州学者刘照建就提出了徐州汉墓应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徐州汉墓已得到有效保护,配套设施逐步完善。1996年,徐州8处西汉楚王(后)墓以墓群形式,整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下,徐州汉墓离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还有多远?徐州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本期专题,让我们来听听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刘照建是怎么说的。

  ◎文/图 刘照建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世界文化遗产50余处,但是自古列为九州之一的徐州、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却还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甚至连报送待批的“预备名单”也未列入,这与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极不相称。

  关于徐州汉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主体,许多人有不同观点,在徐州汉墓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已有争论,最后国务院审批为“徐州汉楚王墓群”,这样较为科学全面,因此徐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体还应以“徐州汉楚王墓群”为宜。本文所提到的徐州汉墓,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徐州西汉楚王(后)墓。

  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申报条件有严格要求和明确规定。徐州汉墓是否已具备世界遗产相应水准?现在申报时机是否已经成熟?笔者拟在世界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徐州汉墓发掘保护的现状和未来作一次全面梳理,期望能为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8处20座大墓,分布徐州周围山上

  近年来,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徐州境内先后发现发掘了8处20座大型楚王(后)汉墓,分别在楚王山、狮子山、驮篮山、北洞山、龟山、东洞山、南洞山、卧牛山。8处20座墓葬的墓主身份及时代较为明确。

  史载,汉六年(前201),刘邦封其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辖东海、彭城、薛郡等3郡36县,世代相传12代,中间支系虽有变化,但均为刘姓楚王。按照汉制,诸侯有封地者,死后葬于封地,因此这8处20座大型墓葬是西汉时期分封于徐州的楚王墓葬及陪葬墓,墓主是12代楚王刘交、刘郢(客)、刘戊、刘礼、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刘嚣、刘文、刘衍、刘纡中的8位,墓葬时代从文帝元年(前179)到初始元年(公元8年)。

  这些大型汉墓均分布于徐州周围的山上,距离徐州市零公里标志一般不超过10公里,墓葬特点以一山一、二墓居多,墓上或有封土或无封土,均为“凿山为葬,斩山为廊”的大型崖洞墓,修筑方式是先选择山腰或山麓,面对山岗横向腹内开凿,然后在山体里模仿地面建筑布局营造洞室。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构成,面积多在100平方米以上。整个墓室既有墓主生活起居的主室,又有武库、仓库、乐舞厅、凌阴、厨房、水井、柴房、厕所等配套设施。墓顶形式多样,有平顶、拱顶、券顶、两面坡顶、四面攒尖顶,墓壁凿刻规整,有的经过二次打磨,有的以石粉、黄泥拌成的黏合土涂抹平整,再髹漆涂朱砂,甚至还出现完美的防水、防盗系统,完整再现当年汉代建筑的形制式样。

  另外,这些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如狮子山汉墓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套,精美玉器200余件,钱币17万余枚,当年即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为有效保护西汉楚王墓,徐州市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先后建立4座遗址型博物馆,以汉墓 (或兵马俑坑)为依托,直接搭建仿汉式样的亭堂,既作为保护汉墓(兵马俑坑)设施,又作为陈列展览室,对保护汉墓本体和方便游人参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崖洞墓肇始于徐州,结构奇特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笔者提出徐州汉墓应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遭到一些文博人士的反对,认为将徐州汉墓与世界文化遗产相提并论是夜郎自大,个中原因是一方面对汉墓的价值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十分淡漠。

  其实,国际社会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组织的初衷就是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而且评定专家与国际机构是独立的专业机构,不受任何政治人物或国家关系所左右,只要具备条件,任何缔约国家和城市都可以自由申报。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流行竖穴土坑墓,到西汉楚王才开始使用“因其山,不起坟”的横穴崖洞墓。在当时条件下,没有现代施工机械,仅仅凭借匠人手中锤子和錾子凿刻而成的崖洞墓,完全可以称之为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徐州汉楚王墓葬制既充分满足当时“深埋厚藏”的防盗要求,又极尽模仿地面建筑之能事,一经出现,便受到广泛认同,并迅速被全国各地诸侯王所袭用。所以,横穴崖洞墓是首先兴起于徐州地区后再向全国传播的,对汉代及以后陵墓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代大型崖洞墓目前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均有发现,但徐州地区崖洞墓发现数量最多,占全国已发现数量一半以上,延续时间最长,贯穿西汉一代始终,且形制最为复杂,凿刻最为精美。

  如位于金山桥开发区内的驮篮山汉墓,规模恢弘壮观,结构奇特,被考古学者喻为“崖洞墓典范之作”,墓道凿山落差最深达16米以上,墓室布局疏密有致,有前室、后室、厕所、浴间等,真实体现汉墓建筑“前堂后室”“前朝后寝”的布局特点,且墓室内防盗机关设置巧妙,防排水系统完备,整个墓葬是楚王生前华丽的宫殿建筑的缩影。

  龟山汉墓两条甬道几乎平行,要到800多公里以外西安才能相交,是目前世界上开凿精度最高的甬道。另外,楚王墓在设计手法上也富于多变,打破了轴对称观念,平面布局的处理手法十分成熟,石柱在墓内出现,说明汉代徐州工匠对山体力学已有充分认识。

  徐州汉墓与世界文化遗产的距离

  基于徐州汉墓以上特点,较之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具体标准,徐州汉墓本体已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相应水平。但是,是否能说徐州汉墓已具备申报世遗条件呢?当然不能,因为世界文化遗产除对文物本体要求很高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要求,徐州汉墓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一,世界文化遗产要求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外部环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市8处20座楚王陵墓除汉墓本体保护相对较好外,外部环境不尽理想。有些建设性破坏已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墓前宽阔的公路、墓口硕大无比的建筑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汉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国际上对文物保护的要求。

  徐州汉墓如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花大力气投入巨额资金,整治周围环境,如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政府投入2亿元,洛阳龙门石窟投入1亿元,安徽黟县的小村庄也为整治环境投入600万元,杭州西湖在整治环境上投入60亿元。

  第二,对汉墓和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不够深入。多年来,经过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汉墓的发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多数汉墓考古报告尚未整理发表(仅有北洞山汉墓报告整理出版),关于汉墓的相关研究也没有在海内外有分量和影响的论著。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具体要求十分严格,强调对遗产价值要有全面而科学的认识评估,但学术研究滞后、资料出版不全,导致无法提交一份完整的正式申报文本。

  第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不仅要对遗产本身价值有深入的认识,还要具备极高的管理水平,其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与世界管理水平相接轨。目前,我市汉墓管理尚没有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些景区管理水平与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不尽科学和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失衡两个方面。

  第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淘汰率高,全球每年申报淘汰率近一半(30%-50%),一般而言,申报单位首先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国有国保单位4295处,其中仅有41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仅占百分之一,可见徐州汉墓申报的成功率之低。

  徐州汉墓申报世遗工作思路

  考虑上述四点差距,徐州汉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不成熟的东西提交上去,否则只会增加不良影响,导致失败的结果,而失去一次机会,也许永远就失去了机会。因此,我市目前应踏实做好基础工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前期准备。

  一、要完备一套能体现我市政府和人民保护热情的法规和措施,特别是制定各项关于保护汉墓的专项法规、规划,划定8处20座汉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从立法上对汉墓周围环境控制起来,保证只拆不建,逐步达到恢复汉墓原始风貌的目的。

  二、加强基础工作,推动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徐州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制订科研规划,组织人员实施,推动学术研究,打破部门界限,将徐州专业人员最大程度集聚整合,力求在学术研究上有较大突破,改变长期以来重发掘轻研究的局面,出版徐州汉墓系列专著或论文。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将全市汉文化资源重新整合,打破条块限制,改变隶属关系,理顺汉墓管理体制,组建汉文化遗产管理局,提高管理机构级别,提升管理专业水平,落实文物部门管文物的正常局面,统一组织策划徐州汉墓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

  四、加大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力度。针对汉墓管理人员文博知识欠缺的现状,开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员特长,改变不良使用的局面,引进一批学有专长的高层次人才,形成我市人才与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格局,只有拥有一流人才,才能发展一流事业。

  五、加大宣传力度,全面阐释徐州汉墓的历史文化价值,使整个社会对汉墓遗产有明确认识,从而充分调动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汉墓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遗产的积极性是评审时一个重要审评要素。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漫长而严格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对文化遗产保护整修的过程,当前市委市政府已将弘扬汉文化提上日程,狮子山启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这无疑是加强和改善汉墓保护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向世界文化遗产之路迈出的关键一步。

  世界文化遗产是徐州汉文化最耀眼的世界级名片,如能申请成功,徐州也自然成功打造成为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

  其实,世界文化遗产距离我们不遥远,只要按照国际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相信总有一天,徐州可以叩开世界文化遗产的大门。

  (作者为徐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


淮海发展网 指导单位: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
淮海经济区联络处
学术支持:淮海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2022 淮海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663号-2

联系QQ: 2770023341 邮箱地址:cxzg88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