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发展网-淮海经济区门户网站

聚焦“强美富” 奏响奋进曲

协同资讯 2021-09-16 19:51宿州市人民政府网影响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大美宿州,果海粮仓。

作为皖北农业大市,近年来,宿州市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埇桥区顺河镇周寨村的千亩红高粱即将迎来丰收。 特约摄影 祝家刚 

粮食产量节节高 皖北粮仓根基牢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2016年—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分别为403.19万吨、410.09万吨、430.02万吨、443.51万吨和449.62万吨,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实现“十七连丰”。今年我市夏粮种植面积709.27万亩,总产274.22万吨,增产7.29万吨(增产位居全省首位),增长2.72%,夏粮实现“十八连丰”。

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五年来,全市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共选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新组合、新品系19000多个,自主选育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共计42个,自主选育的华成3366、皖麦52、宿553等一批小麦优良品种成为国家和省主推品种。

良种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小麦制种面积达139万亩,年均制种面积28万亩,生产小麦良种1.25亿公斤,能够满足全市用种需要。全市蔬菜、西甜瓜年均育苗量16560万株。萧县、砀山辣椒杂交种子制种面积约5.5万亩,生产辣椒种子192.5万公斤,年均销量约占全国杂交种销量的60%以上,萧县被誉为全国“辣椒制种第一县”。泗县年均繁育山芋种苗近2.2亿株。

现代种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现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企业68家、种子经营主体1916户。全市共25家畜禽养殖场被认定为父母代以上种畜禽养殖场且在有效期范围内。深入推进优质专用粮食发展。2019—2020年度,全市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达367.67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51.5%;2020-2021年度,全市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达442.61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62%,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重显著增长。

积极调整种植结构。2018—2020年,全市共完成大豆轮作试点任务31万亩,改善了土质物理性状和养分结构,为逐步恢复地力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了保障,实现了种地养地结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任务后,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每年每亩平均增加补贴收入150元。

培育壮大新主体 产业兴旺促发展

深入抓好农业产业化。2016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加工产值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8.4%,位居全省第6位;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幅0.4%,位居全省第6位。今年上半年,我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8.4%,位居全省第6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21.4%,位居全省第6位。2016年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5家。截至目前已发展到734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5家。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家庭农场由2016年的4297家发展到目前的195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6年的9893家发展到目前的14953家。发端于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2017年被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入选2018全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截至目前,全市联合体已发展到319家,位居全省第一位。

持续培育农产品品牌。2016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111家,产品171个。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有效认证273家,产品33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4家,产品132个;绿色食品148家,产品182个;有机农产品9家,产品1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家,产品4个。

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0年9月,我市制定印发了《宿州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方案》。扎实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2020年砀山酥梨、泗县山芋入选全省首批“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名单。今年以来,砀山县酥梨、泗县山芋产业累计投入4.98亿元,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26.85亿元,沪苏浙地区销售额10.73亿元。深入推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2020年全市7家企业开展示范基地创建,目前已获批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021年6家企业入选省级示范创建基地。我市还积极遴选21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作为市级储备基地,高标准创建培育。今年以来,全市7个省级示范基地和6个省级创建基地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13.78亿元,沪苏浙地区销售额6.53亿元。

“颜值”“气质”双提升 乡村振兴开新局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2020年,我市分别建设高标准农田48.59万亩、44.84万亩、41.34万亩、51万亩和47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稳步增加;2021年度全市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跨年度实施)正在挂网招标。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16年—2020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87.16%、88.21%、89%、89.31%、89.68%,农机总动力分别达874.6万千瓦、739.67万千瓦(2017年以后“变拖”不纳入统计)、758.45万千瓦、777.44万千瓦、802.8万千瓦。扎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授予我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

加快推进数字农业示范工程。2020年9月,我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数字农业”领域合作,共建设1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和1个产业服务平台,目前5个基地已完成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服务平台正在进行数据归集和系统研发。

乡村环境持续提升。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截至2020年底,全市实施农村户厕改造335979户,建设卫生公厕9948座;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扎实开展,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改厕43226户,目前已竣工8773户。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省“十三五”规划,2020年底全市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284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共379个,其中305个中心村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16年以来我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始终保持零增长。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从2015年的72.8%提升到目前的100%。2018年开始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资源化利用率为81%,目前利用率达93%。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2016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7.6%,2020年底达到92.71%。

深化改革添活力 农民增收有底气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整市推进试点工作,2017年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目前全市共发放确权证书116万户,切实做到为广大农户“确实权、颁铁证”,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法权益。2020年底,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423.5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46.9%。

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目前,全市1261个涉农村(居)已全部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并领取登记证书。共确认成员股东数565.15万人,做到应确尽确。量化资产279903.47万元。向农户发放股权证书154.85万户,发放比例100%,做到应发尽发。

抓好农村“三变”改革。目前,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已经实现乡镇全覆盖,实施村数1197个,完成村数1197个,产生收益村数946个,开展股份合作村数1059个,占比分别为94.9%、94.9%、75%、84%。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村培强、百村扶优、千村提升“十百千”工程。目前,全市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已基本消除,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114个。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2020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917元、10859元、11941元、13213元和14369元,年均增长9.7%,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围绕农民四项收入构成,不断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8元,增速1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记者 欧雪

淮海发展网 指导单位: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
淮海经济区联络处
学术支持:淮海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2022 淮海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663号-2

联系QQ: 2770023341 邮箱地址:cxzg8899@163.com